中南民族大学召开精准扶贫联系村工作启动会
2015-09-16 16:47:41
9月10日上午,中南民族大学组织召开了精准扶贫联系村工作启动会议。
副校长李俊杰首先阐明了学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此举是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部署和“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总体要求的需要,是密切校地合作的需要,是完善武陵山片区联络员制度的需要,也是创建武陵山片区减贫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需要。学校将建立“1221”扶贫模式,即由1位校领导牵头,带领2个职能部门、2个学院和1名派驻武陵山片区的联络员定点帮扶1个村的精准扶贫模式。他还简要介绍了学校精准扶贫联系村工作方案。
副校长段超指出,高校是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有责任有义务支持扶贫工作的开展,大家要提高认识,将扶贫地区作为人才输送和成果转化的基地,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校发展。学校要发挥科技和智力特色,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育人质量,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将学校优势与当地其他社会力量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帮助地方进行资源的有效开发、人才的技术培训和产业发展规划的制订。
副校长赵晓珊首先介绍了武陵山片区当地扶贫工作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扶贫要“扶志”、“扶教”。“扶志”就是要让贫困地区的百姓树立脱贫信心,转变观念,勤劳致富;“扶教”即通过教育和技术培训解决代际贫困问题。学校要将工作落到实处,注重扶贫效果,既要抓大也要抓小,制订适合当地实际的扶贫方案,怀着对群众的感情积极投入到精准扶贫的工作中。
校党委书记陈达云表示,要开展好精准扶贫工作,首先要提高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举措,民族高校要结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结合高等院校在新时期肩负的新任务,开展扶贫工作。其次,要联系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各项指标和实际,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作为工作的根本落脚点,加强与地方、企业及各学院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复合能力,用真心、用真情、出真力、办实事做好扶贫工作。学校还要完善好相关制度,配合扶贫工作的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要讲质量,要采用新的评价方式对扶贫成果进行评价。
校长李金林对会议作了总结。他要求: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的开展,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加强宣传报道,要对学校此项举措在全委系统和湖北省具有的创新性进行宣传;抓紧行动,近期各组长带领各学院和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扶贫村开展调研活动;学校及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要对各单位的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年终组织考评。
副校长李俊杰首先阐明了学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此举是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部署和“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总体要求的需要,是密切校地合作的需要,是完善武陵山片区联络员制度的需要,也是创建武陵山片区减贫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需要。学校将建立“1221”扶贫模式,即由1位校领导牵头,带领2个职能部门、2个学院和1名派驻武陵山片区的联络员定点帮扶1个村的精准扶贫模式。他还简要介绍了学校精准扶贫联系村工作方案。
副校长段超指出,高校是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有责任有义务支持扶贫工作的开展,大家要提高认识,将扶贫地区作为人才输送和成果转化的基地,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校发展。学校要发挥科技和智力特色,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育人质量,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将学校优势与当地其他社会力量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帮助地方进行资源的有效开发、人才的技术培训和产业发展规划的制订。
副校长赵晓珊首先介绍了武陵山片区当地扶贫工作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扶贫要“扶志”、“扶教”。“扶志”就是要让贫困地区的百姓树立脱贫信心,转变观念,勤劳致富;“扶教”即通过教育和技术培训解决代际贫困问题。学校要将工作落到实处,注重扶贫效果,既要抓大也要抓小,制订适合当地实际的扶贫方案,怀着对群众的感情积极投入到精准扶贫的工作中。
校党委书记陈达云表示,要开展好精准扶贫工作,首先要提高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举措,民族高校要结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结合高等院校在新时期肩负的新任务,开展扶贫工作。其次,要联系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各项指标和实际,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作为工作的根本落脚点,加强与地方、企业及各学院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复合能力,用真心、用真情、出真力、办实事做好扶贫工作。学校还要完善好相关制度,配合扶贫工作的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要讲质量,要采用新的评价方式对扶贫成果进行评价。
校长李金林对会议作了总结。他要求: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的开展,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加强宣传报道,要对学校此项举措在全委系统和湖北省具有的创新性进行宣传;抓紧行动,近期各组长带领各学院和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扶贫村开展调研活动;学校及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要对各单位的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年终组织考评。
责任编辑: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